重阳节 ,九月初九,又称重九节、晒秋节、“踏秋”。因“九九”与“久久”同音,九在数字中又是***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所以重阳节又是我国的“老人节”,历来有推行敬老崇孝的活动。
每年重阳节,孝子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,——朋友圈。
朋友圈、说说、微博,随处可见“爸爸辛苦”、“我爱妈妈”,“爷爷奶奶时光对你们慢些吧”…
其实,在朋友圈里用一万个字来祝福,也比不上切实的行动来的更真切。
不如试试这样——
和家人聊聊天讲讲重阳节的故事,过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.
追溯到古代,九九重阳节最早记载于《易经》,古人把九定位阳数,九月九日,两九相重,故而叫重九,也叫重阳。重阳节最初源于古人“避忌”的观念。据传说,九九当日,汝南桓景得费长房大仙指点,装着辟邪的茱萸叶子、菊花酒,带领妻子儿女、乡亲父老离家登山躲避瘟魔,回到家中发现牲畜都死了,相当于代自己“受过”。
后来形成传统:重阳一定要登高。离开固定住所,到高山上去回避一下。古时重阳节的习俗越多,主要有登高远眺、观赏菊花、饮菊花酒、吃重阳糕、遍插茱萸等。
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,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。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,尤以杜甫的《登高》最为有名: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所谓登高,也没有统一的规定,不过是登高山,登高塔,举目远望,欣赏风景。
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,菊花盛开,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,起源于晋陶渊明。陶渊明以隐居出名,以诗出名,以酒出名,以爱菊出名。后人效之,遂有重阳赏菊之俗。旧时文人士大夫,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,以求貌似陶渊明。
重阳赏菊之风盛行,当时菊花品种繁多,千姿百态。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“菊月”,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,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,像座宝塔,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。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。
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,在唐代已很普遍。古人认为,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,所以不少妇女、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,或插在头上。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除了佩带茱萸,还有头戴菊花的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
重阳当天,可以把这些讲给孩子,即可增长孩子知识面,又可教育孩子敬老崇孝。重阳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,里面包含着传统文化。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,了解传统文化,才能更好的成长。
你陪我长大,我陪你变老
我有能力报答,你仍然健康
重阳佳节
愿大家都能暂时放下手里繁忙的工作,
多陪陪家里的父母、老人
或给远方父母打个电话
大声告诉他们:爸妈,我想你们了~
***,睿童美术教育
祝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
祝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
往期回顾丨精彩内容
点击图片 即可查看详细内容
美术爱好者的必然选择
不定期组织
丨师训丨涂鸦丨手工DIY丨画展 |
……
喜爱美术的睿童人专属平台
不定时分享
| 美术资讯丨教学丨课程丨活动资讯丨
| 艺术分享 | 推荐 |
... ...
更好的服务于美术爱好者,您身边的美术专家 !